緣由:軸承缺油或油粘度太大影響光滑,軸承磨損空隙過大,臥式多級泵與電機不同心。
解決方法:加油,換高質量或粘度小的光滑油,替換軸承,調整泵和電機,確保同心。
緣由:臥式多級泵與電機裝置不同心,泵或電機軸承磨損,發(fā)生跳動。
解決方法:調整泵和電機,確保同心,替換新軸承。
在多級泵中柱塞的往復運動是通過柱塞與隔膜之間的液壓腔液體傳遞給隔膜的.為了維持要隔膜的正常運動要求液壓腔封閉空間內液體(一般采用液壓油)的體積保持不變。這樣才能保證隔膜運動所形成的容積始終等于柱塞的行程容積從而保持泵的的穩(wěn)定;但在泵的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柱塞密封處將不可避免產生泄漏,與此同時可能有氣體進入液壓腔.此外當補油過多或排出管路壓力意外升高時均可能改變液壓腔內液體的容積,從而影響了的穩(wěn)定、降低了多級泵的計量精度.為了解決怎樣穩(wěn)定多級泵的、怎樣穩(wěn)定計量泵的計量精度問題,采用了所謂的三閥裝置實際是指液壓腔配套的包括補償、放氣、安全保護等三種功能的裝置或裝置的組合體,根據其作用原理的不同又分為自動補償和強制補償兩種三閥裝置。
合理地設計軸向力的平衡裝置,消除軸向竄量。為了滿足這一要求,對于多級泵,比較理想的設計方案有兩個:一個是平衡盤加軸向止推軸承,由平衡盤平衡軸向力,由軸向止推軸承對泵軸進行軸向限位;另一個是平衡鼓加軸向止推軸承,由平衡鼓平衡掉大部分軸向力,剩余的軸向力由止推軸承承擔,同時軸向止推軸承對多級泵軸進行軸向限位。種方案的關鍵是合理地設計平衡鼓,使之能夠真正平衡掉大部分軸向力。對于其它單級泵、中開泵等產品,在設計時采取一些措施保證泵軸的竄量在機械密封所要求的范圍之內。
級泵的性能是否達標,取決于它的技術
產品質量是技術水平的綜合體現,取決于設計、工藝、鑄造、機械加工、組裝、試驗水平及配套的軸承、密封、監(jiān)測等方面的水平。我們經常說產品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但對多級泵來說,我認為很難說清楚什么是關鍵技術,很難說水力模型、材料、設計方法或其它什么是多級泵的關鍵技術。我認為關鍵技術貫穿于制造過程的每一個工作細節(jié)。對多級泵來說關鍵技術體現在新型材料、新制造工藝、監(jiān)測設備、新設計方法的應用和精細的做工等方面,從而使多級泵的安全可靠性和運行效率得到提高等,而不是多級泵本身有什么了不起的關鍵技術。
我國多級泵行業(yè)對*的認識方面存在一些誤區(qū),有時盲目崇洋。事實上,單就設計水平方面我們與國外相比并不見得有多大的差距。國外設計者也無非是應用計算機使設計速度快了,有些可以借助計算機進行一些流場計算、強度分析或模擬,但在設計理論和方法上并無什么突破,可以說都差不多。之所以造成我們的產品質量不如進口的產品,主要原因是許許多多我們應該做好、并且能夠做好的大量細節(jié)工作沒有做好。可以說,我國多級泵產品質量的差距是我國機械制造工業(yè)總體水平與國外水平差距的具體體現。
合理地設計軸向力平衡機構,使之能夠真正充分地平衡掉軸向力,給機械密封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條件。對于一些電廠、石油、化工等領域應用的重要產品,在產品出廠之前,必須做到臺臺試驗檢測和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有些重要的多級泵可以在轉子上設計一個軸向測力環(huán),對軸向力的大小進行隨時監(jiān)測,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
這種現象大多存在多級泵中,在設計時采取以下措施:
(1)減少兩端軸承之間的距離。泵葉輪的級數不要太多,在多級泵總揚程要求較高的情況下,盡量提高每級葉輪的揚程,減少級數。
(2)增加泵軸的直徑。在設計泵軸直徑的時候,不要簡單地僅考慮傳遞功率的大小,而要考慮機械密封、軸撓度、起動方法和有關慣性負荷、徑向力等因素。很多設計員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3)提高泵軸材料的等級。
(4)泵軸設計完成后,對泵軸的撓度要進行校核檢驗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