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由:軸承缺油或油粘度太大影響光滑,軸承磨損空隙過大,臥式多級泵與電機不同心。
解決方法:加油,換高質量或粘度小的光滑油,替換軸承,調整泵和電機,確保同心。
緣由:臥式多級泵與電機裝置不同心,泵或電機軸承磨損,發(fā)生跳動。
解決方法:調整泵和電機,確保同心,替換新軸承。
合理地設計軸向力平衡機構,使之能夠真正充分地平衡掉軸向力,給機械密封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條件。對于一些電廠、石油、化工等領域應用的重要產品,在產品出廠之前,必須做到臺臺試驗檢測和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有些重要的多級泵可以在轉子上設計一個軸向測力環(huán),對軸向力的大小進行隨時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這種現(xiàn)象大多存在多級泵中,在設計時采取以下措施:
(1)減少兩端軸承之間的距離。泵葉輪的級數不要太多,在多級泵總揚程要求較高的情況下,盡量提高每級葉輪的揚程,減少級數。
(2)增加泵軸的直徑。在設計泵軸直徑的時候,不要簡單地僅考慮傳遞功率的大小,而要考慮機械密封、軸撓度、起動方法和有關慣性負荷、徑向力等因素。很多設計員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3)提高泵軸材料的等級。
(4)泵軸設計完成后,對泵軸的撓度要進行校核檢驗計算
級泵的性能是否達標,取決于它的技術
產品質量是技術水平的綜合體現(xiàn),取決于設計、工藝、鑄造、機械加工、組裝、試驗水平及配套的軸承、密封、監(jiān)測等方面的水平。我們經常說產品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但對多級泵來說,我認為很難說清楚什么是關鍵技術,很難說水力模型、材料、設計方法或其它什么是多級泵的關鍵技術。我認為關鍵技術貫穿于制造過程的每一個工作細節(jié)。對多級泵來說關鍵技術體現(xiàn)在新型材料、新制造工藝、監(jiān)測設備、新設計方法的應用和精細的做工等方面,從而使多級泵的安全可靠性和運行效率得到提高等,而不是多級泵本身有什么了不起的關鍵技術。
我國多級泵行業(yè)對*的認識方面存在一些誤區(qū),有時盲目崇洋。事實上,單就設計水平方面我們與國外相比并不見得有多大的差距。國外設計者也無非是應用計算機使設計速度快了,有些可以借助計算機進行一些流場計算、強度分析或模擬,但在設計理論和方法上并無什么突破,可以說都差不多。之所以造成我們的產品質量不如進口的產品,主要原因是許許多多我們應該做好、并且能夠做好的大量細節(jié)工作沒有做好??梢哉f,我國多級泵產品質量的差距是我國機械制造工業(yè)總體水平與國外水平差距的具體體現(xiàn)。
輪中固體顆粒運動軌跡的明確結論;并且采用統(tǒng)計方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確定顆粒在礦用多級泵葉輪進口的運動參數,可以為葉輪的設計和磨損研究提供有益的實驗證據。試驗結果分析:粗、細顆粒對運動軌跡的影響對于密度大于水的顆粒,不論其顆粒大小如何,在從葉輪進口至出口的運動中,都有向葉片工作面靠攏的趨勢,只不過其靠攏的速度和位置不同。對于質量小的細顆粒,其靠攏的速度較慢,一般集中于葉片出口區(qū)域和葉片相撞。隨著顆粒質量,其靠攏的速度加快,與葉片相撞的位置向葉片進口移動。對于質量大的粗顆粒,大都與葉片進口部位相撞。大顆粒一進入流道就離開工作面,并不因為質量大,而是與葉片頭部撞擊的結果。從葉片進口處可以看出,由于慣性力作用,粗顆粒在葉片進口處的相對運動角比細顆粒更小,更易向葉片頭部靠攏,與頭部相撞。其中一部分顆粒與葉片頭部相撞后,落到靠近葉片工田愛民,等:礦用多級泵泵葉輪中顆粒軌跡與磨損的關系作面的流道里,由于顆粒與葉片撞擊力的作用,顆粒離開工作面運動,不再與葉片出口工作面相撞。一部分顆粒和葉片頭部相撞后,暫時停止了前進,在這一段時間,這些顆粒和葉片進口邊一起繞泵軸旋轉,獲得一附加礦用多級泵力,而后落入靠近葉片背面的流道。細顆粒由于慣性較小,在葉片進口不會集中向葉片頭部運動,但在流道中運動時不斷偏向葉片工作面,使葉片出口處顆粒濃度,造成該處葉片嚴重磨損。這是由于顆粒進入葉片區(qū)之前,要由軸向運動變?yōu)閺较蜻\動,很多顆粒與后蓋板內表面相撞??梢哉J為碰撞是彈性的,能量損失很小,這樣碰撞前后的速度幾乎不變。但是反射角決定碰撞位置,由此造成顆粒進口速度的平均值基本不變,而進口角有一定的離散性。葉輪轉速的影響,葉輪轉速的提高,使顆粒軌跡的包角ψ的統(tǒng)計平均值加大,而顆粒的停留時間變短,隨著轉速的提高,顆粒的慣性加大,顆粒就更趨向葉片壓力面,從而其磨損。
合理地設計軸向力的平衡裝置,消除軸向竄量。為了滿足這一要求,對于多級泵,比較理想的設計方案有兩個:一個是平衡盤加軸向止推軸承,由平衡盤平衡軸向力,由軸向止推軸承對泵軸進行軸向限位;另一個是平衡鼓加軸向止推軸承,由平衡鼓平衡掉大部分軸向力,剩余的軸向力由止推軸承承擔,同時軸向止推軸承對多級泵軸進行軸向限位。種方案的關鍵是合理地設計平衡鼓,使之能夠真正平衡掉大部分軸向力。對于其它單級泵、中開泵等產品,在設計時采取一些措施保證泵軸的竄量在機械密封所要求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