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處理工藝
格柵、多級沉淀池及混凝沉淀
出水*入格柵用于攔截廢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后流到調節(jié)池,調節(jié)池內設穿孔曝氣管道設備1 套,提升泵2 臺,起均化水質、水量的作用。出水流入多級沉淀池。
多級沉淀池為廠方原有設施,由于廢水的懸浮物濃度較高,可以實現(xiàn)米粉、米粒和廢水的初步分離,沉淀物定期打撈,防止廢水酸化。多級沉淀池1座,鋼混結構,分成3 格,有效容積為22.5 m3,水力停留時間為4.5 h。貴州--米粉加工污水處理設備
混凝反應槽的停留時間為15 min,廢水與投加的PAC 攪拌反應后產生的絮體進入到斜管沉淀池,沉淀池的表面負荷為2.0 m3 /(m2·h) ,總高為3.5m,配高為2 m的斜管,配有1 套加藥系統(tǒng)(包括溶藥桶、攪拌機、計量泵和反應桶等) 。
ABR
設ABR 反應池1 座,鋼混結構,設計進水COD為3 050 mg /L,設計停留時間為24 h,預計COD 去除率為80%,有機負荷為2.3 kgCOD/(m3·d) ,屬于低負荷運行,有效池容為120 m3。ABR 反應器設計為2 個并聯(lián)的池子,每池分為4 格,每格上流室寬與下流室寬之比約為3 ∶ 1,每個反應室內置半軟性填料,使厭氧污泥能夠很快地掛膜,有利于產酸菌和厭氧菌的生長,保證充足的微生物量,使進水中的有機物得以充分降解去除。貴州--米粉加工污水處理設備
SBR
設SBR 反應池1 座,鋼混結構,設計進水COD為790 mg /L,MLSS 為3 000 mg /L,污泥負荷為0.32kgCOD/(kgMLSS·d) ,排出比為1 /2,有效池容為100 m3,每天運行2 個周期,一個周期為12 h,其中進水2 h、曝氣反應6 h(通過底部的微孔曝氣頭進行曝氣,采用限制曝氣,有利于抑制絲狀菌污泥膨脹) 、靜止沉淀2 h、排水1.5 h、閑置0.5 h,采用羅茨風機2 臺(交替使用) ,空氣流量采用高負荷運行(0.5 ~1.5 kgO2 /kgBOD5) 。
3 運行結果及分析
系統(tǒng)啟動
接種污泥取自城市污水廠的絮狀消化污泥,經篩網過濾后,分別投入ABR 和SBR 反應器,注入米粉廢水。考慮到廢水中含氮、磷量較少,達不到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需求,因此連續(xù)投加氮肥和磷肥。
ABR 接種污泥濃度為3 ~4 g /L,進水量從20%開始,逐步增加40%、60% 和80%,直至達到120m3 /d,調試有機負荷分別為0.46、0.92……直到1.84 kgCOD/(m3·d) ,待COD 去除率達到65%,穩(wěn)定運行10 天左右時,開始滿負荷運行。正常運行2個月后,反應器內污泥濃度逐漸增大,產氣量穩(wěn)定,鏡檢時發(fā)現(xiàn)ABR 反應器的上流室中有黑色小顆粒污泥形成,同時出水水質穩(wěn)定,COD 去除率穩(wěn)定在75%左右,標志馴化階段結束,進入正式運行階段。
SBR 接種污泥濃度為2 ~3 g /L,開始連續(xù)曝氣約3 ~4 d,當污泥恢復活性后停止曝氣,靜沉1.0 ~1.5 h。放出上清液,污泥呈現(xiàn)黃褐色后逐步加大水量,每曝氣6 h 后靜置停留2 h,排出1 /2 的上清液再補充新鮮廢水,經過3 個多月的調試后進入穩(wěn)定運行期。
運行效果
該工程完成土建及設備安裝工程后開始通水調試,經過5 個月的運行(水量為100 ~150 m3 /d) ,通過了環(huán)保部門的驗收,出水水質監(jiān)測結果見表4。各項指標均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 的二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