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t/d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
工藝設施說明
1、格柵井
本污水處理工藝設計中,因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懸浮漂浮物,這些物質容易積累并終堵塞工藝設備和構筑物,所以必須采用攔截設備。本工藝中需設置機械細格柵一臺。為提高自動化程度和方便運行管理,采用機械細格柵24小時連續(xù)運行。
2、調節(jié)池
在整個處理系統(tǒng)中設置了污水調節(jié)池。通過調節(jié)池設置,能充分平衡水質、水量,使污水能比較均勻進入后續(xù)處理單元,提高整個系統(tǒng)的抗沖擊性能減少處理單元的設計規(guī)模。有利于降低運行成本和水質波動帶來的影響。在調節(jié)池內設置潛水攪拌器,防止發(fā)生沉淀現象,同時可以起到水質均衡的作用。調節(jié)池配套二臺污水提升泵,間隔4小時切換交替運行。設置液位自動控制裝置,提升水泵將根據液位自動開啟、停止。
3、缺氧池(A池)
由于污水中的有機成分較高,BOD5/CODcr=0.5可生化性好,因此設計采用生物膜法。
因為生活污水中有機氮含量高,在進行生物降解時會以氨氮的形式出現,所以排入水中的氨氮的指標會升高,而氨氮也是一個污染控制指標,因此在接觸氧化池前加缺氧池,缺氧池可利用回流的混合液中帶入的硝酸鹽和進水中的有機物碳源進行反硝化,使進水中NO2-、NO3-還原成N2達到脫氮作用,在去除有機物的同時降解氨氮值。缺氧池內上部布置組合填料,填充率為70%,底部布置穿孔曝氣系統(tǒng),防止發(fā)生沉淀現象。
4、接觸氧化池(O池)
污水經缺氧池處理后,自流進入接觸氧化池,從而進入接觸氧化階段,即進入好氧處理。
接觸氧化池是一種生物膜法為主,兼有活性泥的生物處理裝置,通過提供氧源,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所吸附、降解,使水質得到凈化。
在設計過程中考慮接觸氧化時間較長為宜,內部設組合填料,填充率為70%,比表面積近600m2/m3,在設計面積負荷時也應充分考慮周圍環(huán)境,能確保較好的處理效率。因此設計負荷應選擇比較低的值:0.83kg/m3·日。填料使用壽命在8年。池內氧氣由羅茨風機提供。氣水比也同時考慮較高的值:15:1,曝氣形式:微孔曝氣,曝氣器考慮采用目前水處理較*的膠膜曝氣頭。該裝置在運行過程中不會出現堵塞現象,具有曝氣氣孔小,氧的利用率高等優(yōu)點,與傳統(tǒng)曝氣形式相比,具有*的優(yōu)點。
接觸氧化是一種以生物膜法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生物處理工藝。經過充分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速度流經填料,生滿生物膜的填料表面經過與充氧的污水充分接觸,使水中有機物得到吸附和降解,從而使污水得到進化。
本設計采用優(yōu)質的組合填料,不僅比表面積大,且水流特性*。由于大量微生物被固定在填料層表面,形成高濃度的污泥床,俗稱生物膜,它具有較強的耐負荷沖擊。
此種結構由于沒有或極少量地產生懸浮性的活性污泥,因而不會產生污泥膨脹,這也是此法的一大特點。
此階段關鍵在于填料層的生物培養(yǎng)與落床,只要運行初期將此項工作做好,運行期間基本不用過問其他問題。
由于填料骨架替代了活性污泥法中的懸浮性作用,因此不需污泥回流,此舉大降低了運行管理程序。
本工藝將接觸氧化段分為三個接觸氧化池,污水依次流經接觸池,亦即將接觸氧化分為三級,充分利用接觸氧化的工藝特點,使污水經過三級接觸氧化池。有機物含量依次降低,生物降解愈發(fā)*。
5、沉淀池
污水經過接觸氧化后,夾帶氧化過程中產生的少量的活性污泥及新陳代謝的生物膜,以及不能進行生物降解的少量固形物,進入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使水得到澄清排出。沉淀池采用豎流式,沉淀的污泥全部流至污泥池作進一步消化減少剩余污泥。同時確保處理出水達標,在二沉池內設布水管、斜管填料、排泥裝置。出水槽設計齒形集水槽,增加沉淀效果。
6、污泥池
沉淀池的污泥定時排入污泥池,進行厭氧消化/同時采用間隙好氧混合的方法,通過消化可以減少剩余污泥量約70%以上。污泥池上清液夾帶活化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內,剩余污泥根據污泥量定期清理。
1000t/d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
石膏板安裝施工技術、工藝
石膏板的接縫按其施工工藝標準進行板縫防裂處理,安裝石膏板時,棉層板與基層板的接縫錯開,且不在同一根龍骨上接縫。
1.工藝流程
放線→吊筋→龍骨安裝→隱蔽驗收→面板安裝(涂料)
2.施工方法與技術措施
(1)根據施工圖先在墻、柱上彈出頂棚標高水平墨線,在頂棚上劃出吊桿位置,彈線時,既要保證螺釘的間距保持在1000-1200mm之間,又要與燈具發(fā)生沖突。
(2)鉆眼安裝M10化學膨脹螺栓,懸掛¢8MM全牙鍍鋅絲桿吊桿。
(3)安裝主龍骨,劃出次龍骨位置,將次龍骨用卡連于主龍骨,主龍骨與主掛件,次龍骨與主龍骨應緊貼密實且間距不大于1mm,安裝橫撐龍骨,水平調正固定后,進行中間驗收檢查,待設備及電氣配置的安裝,全部該做的隱蔽工程完成后關驗收后方可封板。
(4)輕鋼龍骨頂棚骨架施工,先高后低,主龍骨間距和吊桿間距一般控制在1000mm-1200mm之間,特殊情況下不得大于1200mm,吊頂副龍骨間距為600mm,吊桿直徑為8mm,吊桿應垂直吊掛,旋緊雙面絲扣,外露鐵件必須刷二度防銹漆,墻邊的吊桿距主龍骨端部的距離不超過300mm,排列zui后距離超過300mm應增加一根。
(5)吊桿與結構連接應牢固,凡在燈具、風口等處用附加龍骨加固、龍骨吊桿不得與水管、燈具、通風等設備吊桿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