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山東明基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氣浮機>>淺層氣浮機>> 淺層氣浮機
參 考 價 | 面議 |
產品型號
品 牌明基環(huán)保
廠商性質生產商
所 在 地濰坊市
更新時間:2018-11-05 10:42:57瀏覽次數(shù):260次
聯(lián)系我時,請告知來自 環(huán)保在線處理水量 | 488m3/h | 空氣量 | 500m3/min |
---|
淺層氣浮機
氣浮機
效淺層離子浮是集絮凝、浮、撇渣、刮泥以一體的氣浮裝置,運用了“淺池理論”及“零速原理”進行設計,停留時間僅需3-5分鐘,強制布水,進出水都是靜態(tài)的,微泡與絮粒的粘附發(fā)生在包括接觸區(qū)在內的整個浮分離過程,浮渣瞬時出,水體擾動小出水懸浮物低,出渣含固率高,懸浮物去除率可達90%—99.5%以上,COD的去除率可達到65%—90%,色度的去除率可達到70%—95%。
效淺層離子浮采用了獨的具*水平技術—均衡消能裝置取代了傳統(tǒng)的釋放器,大幅度地減小了微泡的直徑。微泡直徑平均僅約5μm,與目前外平均約150μm比較至少減小了30倍。由于當溶量一定時,微泡的總面積與其直徑的平方成反比,因而微泡的總面積至少增大了幾百倍,而微泡的密集度則增大了近幾千倍。理論研究及試驗均表明,微泡直徑約小,泡吸附懸浮物的趨勢越強,吸附力越大,這可以用界面能理論來解釋,微泡總面積呈幾何數(shù)增加等效于廢水中固、水、三相總屆面呈幾何級數(shù)增加,于是它們力圖通過吸附降低表面能的趨勢大幅增強。在浮理論中,懸浮物自水體的分離,除了泡吸附、泡托、絮體吸附機理之外,還存在所謂的“泡裹攜”,部分未與泡或絮體吸附的細小懸浮物,在密集泡上升過程中,因論細小懸浮物怎樣細小,其粒徑仍遠大于水分子,它們將可能被挾帶在泡群的泡間隙中被裹攜至水面而分離。顯然,泡群越密集,這個將越強烈,所能挾帶的懸浮物也將越細小。
工作原理:
溶罐產生溶水,溶水通過釋放器減壓釋放到待處理的污水中,溶解在水中的空從水中釋放出來,形成20-40um的微小細泡,微泡同污水中的懸浮物結合,使懸浮物比重小于水,并逐漸浮到水面形成浮渣,水面上備刮板系統(tǒng),將浮渣刮入污泥池,清水從下部經(jīng)溢流槽進入清水池。
溶氣氣浮機是利用清水或部分處理后的回流水,經(jīng)微泡發(fā)生器將空吸入混合,形成溶水,在浮池內減壓釋放,溶入水中的空以20-30μm泡形成析出,具很高的表面積吸附能力,對不同濃度污水的懸浮物均可較好的去除,處理后部分清水(設計指標為20-40%,通??刹捎?0%),經(jīng)浮循環(huán)工作泵,加壓進水溶罐中與空進行混合,空 溶解到水中,這時的溶效率達到80%以上。溶解在水中的空從水中釋放出來,形成粒徑為20-50μm的微泡,微泡同污水中的懸浮物結合,使懸浮物在污水中的比重變小,直至浮上水體表面;形成大量浮渣,再由浮池上安裝的鏈式刮沫機,把浮渣清除,達到處理效果。
溶浮技術近年來用于給水及廢水處理中,它可以效去除廢水中難以沉淀的輕浮絮體。經(jīng)加藥反應后的污水進入氣浮機的混合區(qū),與釋放后的溶水混合接觸,使絮體粘附在細微泡上,然后進入浮區(qū),絮凝體在浮力的下向水面形成浮渣,下層的清水經(jīng)集水器流至清水后,一部分回流作溶水使用,剩余清水通過溢流口流出。浮池水面上的浮渣聚集到一定厚度以后,由刮沫機刮入浮渣槽出,適用于化工、食品、毛紡、屠宰、釀造、選礦、洗滌等工業(yè)廢水的處理。
淺層氣浮機
1、我部實行“三包”,期限為壹年。若壹年內產品出現(xiàn)質量問題,我包修包換包退。“三包”期后,若零部件發(fā)生損壞,需更換的,我只收取零部件成本費。
2、我實行24小時技術咨詢。技術人員隨時提供維修等技術,用戶可隨時與我。我將以迅速而周到的,及時為您憂解難。
3、凡使用我產品的用戶,每季度我們將定期進行回訪和再培xun,同時可享受每年一次以上的維護。
環(huán)境要求:
1、溶氣氣浮機的電器箱一般應放置在扶梯旁邊面,環(huán)境應潔凈、清潔。
2、裝置前,必要夯實地基。并用混凝土砂漿墊高100-150mm。也可架空裝置,但根底必要能承當設備時的分量。
3、清水出口可接通下水道放,如需進入下道處理工序,可直接與下道處理設備相接。
4、溶氣氣浮機就位后需求調整水平。
5、污水與反響池之間的聯(lián)接管道,要求越短越好,避免絮疑體在管道中被破壞。
6、污泥出口可接至污泥槽或污泥處理設備。
7、需設清洗用下水道,可挖明渠,也能夠直接選用管道接至調節(jié)池,以便沖刷浮池的水出去。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